把每個設備都聯網可以提高自動化的水平,這個想法正在改變著工業網絡,但這個想法在制造業上可行嗎?能為用戶帶來好處嗎? 在工業技術層面,對于"物聯網"相關的聲浪甚囂塵上、不絕于耳。直接的緣由就Cisco Systems思科公司在網上發布的物聯網路線圖,這個概念已在今天的工業里付諸于實踐。
"物聯網"的核心想法是把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東西連在網上,來自所有連網 "物"的信息都可以存儲、傳送、分析,并可以根據變化自動采取行動。它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美麗的景象,但真實的情況是:即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沒有那么糟,不管怎么說,很多支持物聯網的基礎工作已在制造業中進行,將最終讓制造業從中獲益良多。
“我們常談起有關自動化孤島的問題,"來自密爾沃基的Rockwell自動化的以太網與基礎架構產品開發經理麥克•漢納說,"未來的制造業,將會通過計算、自主控制和聯網的方式,將人、機器和信息數據緊密融合在一起,以實現更高的生產效率,更短的上市時間以及更高的生產靈活性。在新時期,企業比以往更需要前端的數據來進行最終決策,以更有效的指導生產和經營活動。企業主需要跳出傳統自動化的條框,從更長遠的角度提升生產和經營能力。“
以研發應用于工業、能源及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工業軟件而聞名的德國PSI集團相關負責人在與EASTPO 組委會的電話會議中提到:“當前,整個制造業正在向智慧工廠轉型升級,而更高的生產靈活性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一個關鍵要素。對此,不僅需要企業從流程設計和設備設計等方面著手考慮,同時要把生產設備、自動化與IT技術進行深度的融合應用,才能保證生產流程發揮出最佳的效能,這包括對批量定制化產品需求的快速反應和基于實際生產靈活配置設備和原料。創新從設備互聯到工業互聯,將改變以往單機自動化的運作模式,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智能單機設備的互聯組成智能生產線,不同的智能生產線間的互聯組成智能車間,智能車間的互聯組成智能工廠,自由、動態組合而成的生產系統,可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制造需求。”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端制造業,也同樣存在著許多手工作坊式的制造加工廠。制造業要轉型升級,要突破“低端鎖定”,除了要在機床、機器人、數控裝置等基礎硬件上加強創新和應用外,我們的企業更要站在全新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工業+物聯網”所帶來的“軟實力”作用和價值,“軟硬兼施”,才能真正打破企業和工廠傳統自動化的“信息孤島”。
“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要求企業掌握更靈活、更有效的生產方式,傳統的剛性自動化生產線將逐漸淡出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是基于CPS信息物理系統,可以進行動態、有機重構的柔性化、模塊化生產系統。”KUKA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CEO孔兵說。據悉,將于2015年7月14-17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中國國際自動化智能工廠展覽會,旨在為廣大企業和制造工廠的自動化、信息化創新與升級提供切實可行的一體化方案,與產業界一同尋求破解轉型瓶頸的有效路徑。
主辦方 — 上海東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EASTPO)及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CAMETA)將聯合Rockwell自動化、西門子工業自動化與驅動技術集團、GALLOP蓋勒普等海內外自動化、智能化工廠整體解決方案優質企業,為來自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金屬加工、IT電子、航空航天、醫療器械、食品加工、包裝等行業的中外用戶呈現包括:數字化車間管理、生產設備和工位智能聯網、機器人自動化集成應用、數字化工廠軟件、工業以太網及信息集成、AGV小車、自動化立體庫等創新技術與具體應用。
展會期間,主辦方將邀請國內外著名院士、教授、專家學者及企業高管等出席高峰論壇,就工業4.0與中國工廠智能化建設、制造業信息化策略與創新路徑、機床智能化發展、OEM自動化創新、智能機器人最新技術和應用、車間數字化改造、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3D視覺技術的最新應用等各領域中的最新發展動向、實踐應用與大家共同分享;與會代表也可就智能工廠規劃與設計、生產車間信息化管理、工業機器人帶動機床智能化、工業軟件開發等行業熱點、難點問題暢所欲言,獻計獻策。